北方人对搓澡可谓是情有独钟,用水冲洗身体,在他们看来并不能将污垢完全冲刷干净,只有用澡巾“咔咔一顿搓”,才能将体表附着的污泥彻底清洗干净。
不过,也有不少人发现,即便是每天都洗澡,体表看起来干干净净,但稍微用澡巾一撮,仍然会有泥出现。
那么问题来了,搓澡时身上搓出的泥到底是什么,必须要搓干净才可以吗?
对于这些身上搓下来的泥,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北方人基本都将其统称为“皴、灰”。
但事实上,身体搓下来的并不是真的泥,而是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的存在,这包括了上皮层角质、油脂、汗水以及灰尘等等,它们混合在一起,就成了所谓的皴。
大家都知道,人体皮肤其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皮肤在代谢之后,最外层的表皮就会凋零死亡,形成大家所说的“死皮”,它们附着在皮肤上。
同时,人皮肤表面还有大量的毛孔、油脂腺,它们会不断分泌出汗水和油脂。在正常情况下,汗水和油脂一部分会附着在人的衣物上,一部分会与死皮混合在一起,同时每天皮肤还会和空气发生接触。
展开全文
空气中的部分灰尘、粉尘也会附着在皮肤上,它们与死皮、汗水和油脂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所谓的泥。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搓澡搓下来的物质,其实就是皮肤代谢产生的废物。越是进入夏季、气温较为炎热时,这些附着物产生的量也就会越多。
而之所以有人搓澡时,搓下来黑色的泥,有的是白色的泥,主要和生活环境与习惯有关。白色的泥,说明身体表面的死皮并不多、皮肤比较干净,比如洗澡较为频繁的人、饮食比较清淡和健康的人、生活在灰尘较小地区的人,搓出白泥的情况就比较多见。
相反的,长期生活在充满灰尘的环境中,自然就会搓出大量黑色的泥,这是皮肤变脏的表现。不过,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除非自己长时间不洗澡,不然不会搓出大量的黑泥。
既然如此,多久搓一次澡,才算是正常呢?
首先,对于皮肤状态较为正常的人来说,偶尔搓澡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清除皮肤表面覆盖的角质层。特别是原本就属于油性皮肤的人,定期搓澡能保持皮肤干爽和光滑。
但是,大家不要忽略了一点,角质层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搓澡过于频繁,反而会降低皮肤保护效果,加速皮肤的水分流失。
因此,从科学角度来看,大家应该每天保持清洁身体的好习惯,而至于搓澡这件事,3-5天搓澡一次就可以了,如果是已经迈入了较为炎热的夏季,可以适当在这一基础上增加搓澡次数。
但是,如果自己原本就存在皮肤疾病,就不适合搓澡,大家可以选一些温和去角质的办法,也就是使用各种去角质的产品。相对于搓澡巾来说,它能尽可能的减少皮肤刺激和损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