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2月上旬,43军制定了先行偷渡作战计划:第128师秘密准备一个加强团的兵力先行偷渡强袭,第127师秘密准备一个加强团的兵力待命行动,其余部队则仍积极进行大举强渡作战准备。2月下旬,邓华、赖传珠等兵团领导听取了43军军长的偷渡作战计划汇报,完全同意43军偷渡方案,希望43军尽量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困难情况,多准备几手对付方法。
为确保主力部队登陆作战成功,解放军决定先派部分成建制的部队偷渡登上海南岛,和岛上的琼崖纵队会合。1950年3月,冯白驹电报十五兵团指挥所:由于敌人正集中主力向琼崖西区解放区进攻,敌人在儋县的海头港至白马井之间近百里长的海岸线上,仅有一个步兵团防守,其中有一个营正在沿海地区加紧修筑海头至那大的公路,以利其机动作战,建议野战军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向白马井至海头港一带海岸潜渡。
1950年3月5日19时30分,40军118师352团1营799人,乘坐14艘船,在118师参谋长苟在松、352团团长罗继福率领下,琼纵司令部侦察科长郭壮强协助下,从徐闻县灯楼角起航,开始偷渡海南岛。琼纵政治部副主任陈青山到琼纵第一总队加强指挥,带一部电台和渡海部队直接联系。第一总队总队长陈求光、副总队长辜汉东、副政委林明,决定由辜汉东率领第七团在澄迈活动,第八团和第九团负责接应。船队航至半途,海风停了,偷渡部队在靠人力划船的情况下,经过19个小时的航行,3月6日中午最终从儋县以西白马井西南登岛,并和琼崖纵队接应人员会合。[7]:115-116
1950年3月6日13时,43军128师第383加强团,在湛江外硇州岛登上43军各师收集到的最好的帆船,在师参谋长孙干卿率领,准备启渡。但因没有风,无法航行,只好暂停待风。3月7日,十五兵团首长向43军发来万万火急电令:“由于帆船依靠风力航行,困难较多,决定你军改为1个加强营,实行潜渡强袭。”因为根据40军先锋营在偷渡航行途中因停风而划桨、摇橹前进,竟航行了19个小时才登陆的情况考虑,如果383团渡海航行中也突遭停风情况,那么从硇洲岛到预定登陆地点的直线距离有三百多里,其航行时间可能要超过24小时,极大可能被敌先拦截在海上,后拦截在滩头。
1950年3月7日凌晨,韩先楚40军的另一只部队,在北海市以南的涠洲岛登陆,全歼岛上守军500余人,从国军手里缴获大型帆船三百余只。
1950年3月10日13时,解放军43军128师383团加强营,增加配属了一个92步兵炮连、一个侦察连、一个警卫连,共计1,007人,在团长徐芳春的率领和琼崖干部林栋的协助下,携带无线电台,分乘21艘快速帆船,从雷州半岛的硇州岛起渡,预定次日早八时前在赤水港至铜鼓岭一带海岸登陆。琼纵琼文独立团接应。文北县委动员沿海各区、乡党政组织,全力接应渡海大军。43军加强营起航后,是阴云天气,一路上没有遭到國軍海空袭扰,白天的偷渡过程十分顺利。夜间10时左右突起大雾,且风浪太大,船与船之间失去联络,无法保持编队,大浪把数条船的桅杆打断,其中一条船(船上有四十余人)被巨浪打翻,不知下落。经过顽强航渡,终于11日上午9时在文昌县以东、赤水港以北一带地区分别陆续登陆,战斗不到两个小时,就击溃國軍一个营的抵抗和阻拦,除一条船的战士战斗中大部伤亡外,登陆部队很快集结并与文北县委接上联系,并在龙马地区同琼纵独立团会合后,向琼山解放区转移途中,3月15日在潭门村、湖子村一带抗击暂13师37、39两个团的进攻,歼滅一个多营,俘虜副团长以下100多人。然后即进入琼东根据地。43军指示该加强营在琼东一带坚持斗争,避免与敌作战,保存实力,并保持距离海岸一夜行程,随时准备接应后续部队登陆。
15兵团领导根据40、43两军的加强营偷袭成功的经验,又根据鲁湘云以木帆船击退敌舰的经验,以及在涠洲岛缴获三百余只大型帆船等情况,决定改变主力部队依靠改装大批机帆船渡海的作战方针,确定以大型帆船渡海为主,抓住目前有利时机,两军提前实施主力部队大规模渡海登陆。中央军委和四野总部批准了这个作战计划。邓华率兵团前敵指揮所到达徐闻县龙塘镇赤坎村的一座民宅里,离海边仅仅一百多米,天气好时,隐约可以看到海口市区。
3月26日晚19时,40军118师352团主力及353团二营组成的加强团2,937人,在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和琼纵副司令员马白山的率领下,分乘81只大小帆船,从雷州半岛的灯楼角起航,原定在儋县光村乡一带海岸登陆。琼纵第一总队第7、第8、第9等三个团和40军渡海先锋营立即赶赴光村,行军至儋县东成墟附近时,发现國軍159师集中两个团以上的兵力,占领解放军预定的接应登陆阵地之松林岭和蚂蝗岭。这一情报电报40军后,渡海加强团的登陆点改在临高县临高角一带海岸。接应部队除九团一个营向光村一带出击,迷惑、牵制國军外,全部迅速进至临高县城外的高山岭附近。由于风向变化,3月27日黎明时,118师加强团船队才驶至澄迈县玉包港附近海域,若要继续往临高角航行,还要两小时。为避免在海上与國軍机舰进行长时间恶战,造成伤亡,渡海部队决定改在澄迈的玉包港登陆。岛上接应部队在临高向國軍出击,展开激战,吸引了國軍布防在澄迈、临高沿海约两个师的兵力,使40军加强团顺利夺取了滩头阵地。国军调集4个团兵力,在10余架飞机的配合下,阻止解放军登陆。经过数次战斗,解放军于29日下午与接应部队会师。
3月24日黄昏后,43军127师379团和381团第2营组成辖4个加强营的一个加强团,共3,733人,在127师师长王东保、政委宋维栻率领,赴中央参加青代会的琼崖北区地委原宣传部长陈说及徐清洲的协助下,分乘43军集中调拨的大船、好船共计88艘帆船,从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以东到前山之间博赊港、海仔港地区登船,预定登陆地区则选在海口市以东之北创港至塔市之间。琼纵第三总队副总队长刘荣率领第1团、独立团和43军渡海先锋加强营一起,共同接应渡海部队。但一直等到晚上23时,仍然无风,43军断然决定从港外漂泊集合状态全部返港,部队下船待机,并发出万万火急电报,命令岛上接应部队立即返回根据地待命。3月27日傍晚风向风力不错,43军当即命令部队再次登船,并发出十万火急电报,命令岛上接应部队立即出发。但上船之后,风力越来越小,等到晚22时完全息风无法起航。被迫再次断然决定返航,说服部队下船待机,并发出万万火急电报,命令接应部队再次返回原地待命。负责编队右翼掩护的第381团2营的一个加强连乘四条机帆船,没有收到返航信号,午夜时漂进到琼州海峡主流区域,拂晓时决定返航,与两艘國軍軍舰接触爆发炮战,國軍軍机也赶到轰炸、扫射解放军船队。该连一边顽强抵抗,一边向大陆海岸靠拢,进入岸炮射程后,在解放军岸炮掩护下,最终一艘机帆船被國軍击沉,另三艘机帆船被重创靠岸,船上半数指战员伤亡。该连的战斗损失,主要是渡海组织工作不细致,通讯联络发生漏洞,漂泊集合时加强连的海上警戒伸出过远所致。3月31日傍晚再次起风,有经验的老渔民预测今夜东北风会越来越强,偷渡加强团第三次登船在港外飘泊集结待命,43军第三次万万火急电令岛上接应部队出发。根据顺风顺流的气象水文状况,43军下令“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不论付出多大代价,必须坚决完成任务。”当夜23时30分发出3颗红色信号弹正式出发横渡琼州海峡。由于当夜东北风盛行,国军海空军也加强了对海峡的封锁巡逻。凌晨时分,国军三艘军舰一字摆开迎头拦阻,担任护航任务的第379团第8、第9连和第381团第5、第6连的帆船立即扑上去猛烈开火,并迅速接近國軍軍舰与其纠缠,吸引國軍的炮火,掩护主力船队在國軍编队空隙中穿行前进。国军飞机赶到海战区投下照明弹,把战场照的通亮。突破海上阻击的海战整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解放军的护航帆船四面合击围攻,国军一艘军舰被击中起火,解放军三只护航帆船上的40名指战员陣亡。4月1日凌晨四时,43军加强团在琼山县塔市乡的卜创港一带海岸登陆,在滩头阵地上与岛上接应部队会合。担任海上战斗护航任务的第379团第8、第9两个连,与國軍軍舰激战整整三小时完成护航任务后,向海南岛方向追赶主力船队,但由于航行方向偏差,结果4月1日凌晨在海口市区附近一个孤滩——白沙门岛登陆,四条机帆船在护航时已被國軍軍舰击坏,孤滩与陆地有一道水域涨潮时无法通过,该连处于进退不能的境地,4月1日白天抗击国军陆、海、空数炮击、轰炸、扫射与地面进攻,战至黄昏被全殲。15兵团和43军发电指示;43军上岛部队和琼崖纵队第3总队统归王东保师长、宋维栻政委指挥。至下午17时许,加强团渡海部队登陆集结完毕,同接应部队一起,向琼山县苏寻三解放区转移。途中打垮了國軍教导第2师第1团在塔市之迈德第一线阻击、暂编第13师之38团在文昌以北三江至桃坡间进行第二线阻击。4月5日国军255师分三路向43军登岛部队攻击,在钟瑞市附近展开激战,仅一个小时国军即全线溃退。
15兵团两批潜渡,分四次成功登陆,并与琼崖纵队会师。43军渡海五个加强营,40军渡海四个加强营。解放军大军登岛部队达一个师的兵力,加上琼崖纵队的力量,能够在沿岸任何地段打开一、两个缺口,接应主力部队大举登陆。